document.write('
')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抓住了城市基层党建,就牵住了城市基层治理的“牛鼻子”。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发挥镇党委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磁吸”作用,在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统筹协调能力的同时,推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通过创新和做实区域化党建机制,构建社会动员强力磁场,引领党群组织同频共振,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依靠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激发了基层党建的号召力行动力战斗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为周浦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背景和动因
周浦镇位于浦东新区地理中心,北近浦东繁华城区,南连浦东乡村地区,西邻闵行区浦江镇,东临迪士尼国际旅游度假区,是浦东典型的城乡一体发展区域。周浦凭借着独特的交通地理位置、张江科学城扩区的产业政策优势、深厚的历史商贸底蕴和长期积累的文化教育资源,集聚了一批节点型的驻区单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民营医院、大中小幼学校和重大工程项目,也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上海人安居乐业。在周浦镇近27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仅占1/3,2/3为新上海人和外地来沪人员。经济结构多元、就业灵活多样、人员流动性强是周浦经济社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长期以来,以街镇为主体的基层党建重点关注了体制内线性管理的党组织,党建工作也以“体内循环”为主,对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四新”领域的党建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的组织联建和党员活动,停留在程序性的审批报备和党员管理,缺乏对辖区内全量党组织整体的党建规划、党建指导、党建引领和共建共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同当地党委政府的亲近感,影响了非公组织党员发自内心的归属感。
为促进驻区单位、各大分支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与周浦党委政府的合作交流,增强“两新”组织对属地政府的认同感、非公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周浦镇以“磁吸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通过党组织之间的“合纵连横”,实现了区域、行业之间的互通互融,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体制内外的党员和志愿者在党旗召唤下挺身而出,拧成一股绳,为周浦的疫情防控筑起了坚强防线。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党建顶层设计,规划社会动员“磁力场”
周浦镇共有7个社区党委、55个居村党组织。镇党委积极探索“磁吸型”组织建设:在微观层面,建强“居村委党组织—小区(队组)党组织—楼(宅)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挖掘群众自我管理和精准服务的源头活水;在中观层面,规范各类党组织运行管理、完善党员双报到制度、指导行业分类联合,将全镇52个“两新”党支部以及98个党建联建单位纳入区域化党建平台,打破居村社区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之间的“层级壁垒”和“条块藩篱”,建立起党群同频共振的有效机制;在宏观层面,搭建起“1+7+55+X”的组织架构,形成以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委为枢纽、居村党组织为基础、其他类型党组织为结点的区域化党建体系,织密城市基层党建网格,构建社会动员的红色磁场。
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周浦镇党委第一时间组织起下沉党员和双报到党员力量,建立了1个临时党委和19个临时党支部,每个支部的力量充实到各个工作专班。这些党员同志在镇党委和临时党委的号召下不惧危难,毅然投身到最艰苦、最高风险的一线岗位,和全镇党员干部一起并肩作战。
2、优化组织建设管理,激活党员个体“微细胞”
组织建设是城市基层党建的垒土,党员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自2017年以来,周浦镇深入有效推进“两个全覆盖”工作,共排查了3086家非公企业和95家社会组织,实现企业、社会组织状况“五个清”,五年来累计成立“两新”党组织52家。对于每个党支部而言,组织的磁吸力来自书记、来自班子。周浦镇不断筑牢基层组织根基,加强兼职组织员队伍建设,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优良、群众公认、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选进“两新”党组织领导班子。创新“两新”组织积分制度,将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创设党建特色品牌与年度积分相挂钩;将积分情况与支部活动经费发放、党组织年度分类定级相挂钩。通过党建积分申报制度,进一步调动了支部和党员的积极性,使其真正融入进全镇基层党建大格局。自从2022年5月初起,共有2347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核酸采样员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行业企业组织的党员群众。
3、成立六大党建联盟,构建行业组织“全矩阵”
本文地址:http://www.txglzx.com/dangjiangongzuo/447102.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古龙镇初级中学
古龙镇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红星中学,其中几经易名,从1989年撤乡建镇后一直称古龙镇一中。学校服务十个村,四万多人,现有34个教学班,2039名学生,11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均达大学专科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