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首页>>
城市治理>>文明城市>>
以文明城区创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0-09-11 09:50 星期五 来源:重庆日报
美丽莲花岛
渝北区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宣传
今年以来,渝北区城市社区新增的工作人员素质大幅提升。仅社区(村)干部、网格员等岗位,吸纳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49人。
“一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社区治理的岗位上后,有力地补齐了社区工作力量的短板,增强了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说,“在文明城区建设中不断提升的文明素质,已在社区治理中起到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文明创建助力疫情防控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硬仗,检验了渝北区社区治理中的文明高素质。
渝北区宝圣湖街道,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当防控仗打响后,街道的所有社区都实行了社区书记主任包网格、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包户的责任体系。街道整合干部及志愿者800余人,以“网格化+大数据”运用,通过布网、密网、固网三个环节,逐户开展拉网式滚动排查、精准排查出218名境外人员。并针对辖区重点人员,建立起“一人一册”台账,实施分类服务管控。将辖区单体楼、开放式小区科学划分为10个片区,按片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同时,全面摸排疫情期间产生的特殊困难群体,为困难群体送口罩,提供代买代购、送饭送菜等服务,对空巢老人、困境儿童、失独家庭等重点人群和隔离人员等特殊人群,开展每日电话联系和定期上门探视,加强心理疏导、提供精神慰藉。
据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重点防控期间,渝北区以社区为战场,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取得了“无社区传播、无本地病例、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的成效。
“在疫情防控的最关键时刻,渝北所有的社区,都经受住了检验。”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也充分证明了渝北区在社区治理中,集聚起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得赢硬仗的高文明素质的队伍。而这文明素质,又夯实了了社区治理的基础。
打造“巴新巴常”志愿服务品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渝北区有1.6万余名志愿者参与了防控工作,排查人员320万余人次,以“六送到家”志愿行动关爱423名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文明实践行动,在社区治理中起到了中坚作用。
“以文明志愿者活动为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社区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充分展现了社区治理中的文明高素质。”渝北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文明城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文明实践中,渝北区在城市建成文明实践所9个、实践站135个,并在安康路社区等建成示范站6个,在公租房、有条件的工地建设实践点8个。每个实践所,都配专职工作人员3名、实践站配专门工作人员1—2名。同时,因地制宜设置服务岗1300余个,构建起“10分钟志愿服务圈”。
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上,渝北在依托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的基础上,重点吸纳招募“五老”人员、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等“编外”志愿者,成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23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2支,全区注册志愿者达27.6万人。文明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居民身边不走的工作队。
如今,文明实践活动已覆盖了社区治理中的众多方面。渝北通过打造“巴新巴常”志愿服务品牌,把志愿服务送到社区居民和市民的身边。
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渝北的各志愿服务队。围绕“一学二讲三传”,开展了学理论、讲理想、讲政策、传文化、传文明、传爱心活动2300余场。
围绕群众的需求,“巴心巴肠”地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社区治理中,这是渝北志愿服务活动的特色。
渝北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对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项目设置上,开发出了“扶弱帮困”“便民利民”“文化健身”“治安防控”“低碳环保”五大类志愿服务项目共680余个。其中的“温情夕阳”等70余个特色项目深受群众欢迎。自去年以来,就在社区里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次。
本文地址:http://www.txglzx.com/gonggongfuwu/257627.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古龙镇初级中学
古龙镇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红星中学,其中几经易名,从1989年撤乡建镇后一直称古龙镇一中。学校服务十个村,四万多人,现有34个教学班,2039名学生,11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均达大学专科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