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域协调发展 彰显江苏小康成色
新年伊始,行走在位于宿迁的苏宿工业园区,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在总投资50亿元的皓峰电器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设备不知疲倦地来回穿梭,提醒人们“只争朝夕”。“以目前的建设进度,预计今年6月份就能投产!”皓峰电器项目负责人甘鑫涛表示,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苏宿工业园区的高效服务——2020年11月20日上午10点,皓峰电器成功竞拍园区GB96258号宗地,当天下午,园区工作人员就送来了包含《不动产权证》等“四证”的“开工大礼包”,意味着企业马上就可建设新工厂,大幅提高产能。
由苏州、宿迁共建的苏宿工业园区,是江苏打破地域束缚,打通要素流通边界的一面“旗帜”。当下,随着省内全域一体化水平加快提高,江苏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当好表率的底气何在?
南北共建,“先手棋”弈活“全盘棋”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有南北共建园区45家,累计入园企业超1700家,项目注册金额超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0亿美元,带动就业66万余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当地平均水平,大体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率。其中,苏宿工业园区以占宿迁全市0.16%的土地,创造了全市6.5%的税收收入,每平方公里创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元。
苏宿工业园区并非一枝独秀。来到常熟泗洪工业园区,江苏尚佳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公司在此总投资6亿元的项目,主要从事精密铝质材料和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纳税超6000万元,还将带来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取得“引进一个大项目,收获一条产业链”的效果。
“尚佳铝业是转移到常泗园区的又一家常熟企业,其公司总部和研发基地保留在常熟,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泗洪。”常熟泗洪工业园区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8年两地落下合作共建第一枚棋子,13年来,双方“落子无悔”、一以贯之,高位谋篇布局、创新体制机制,下好“先手棋”,弈活“全盘棋”。园区始终以一个开发区主体身份,直接借鉴、复制苏南开发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的理念和经验,承接、引进苏南新产业和新技术,实现了产业从小到大,企业由弱变强的跨越发展。
缩小苏南与苏北的发展落差,南北共建园区还有更多“棋子”。“从全省45家园区中,开展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和省级特色园区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省级给予政策保障,充分发挥重点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集成经验和制度政策。”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已经明确,全力支持苏宿工业园区率先开展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产业项目落地按照有关政策优先给予用地保障,省重大项目给予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支持。未来5年,我省将合力打造5至10个苏南苏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成为苏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协同发展区,建成苏北地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舰船“合体”,提升区域发展整体能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苏北。因此,“挖潜”苏北,将进一步深化全省区域发展。
2017年6月,国务院首次明确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2018年10月,在国务院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由苏鲁豫皖跨界地区10个城市组成的北部淮海经济区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一带、三区、四轴、多点’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副处长王敏告诉记者。
当前,山水一体、休戚与共的城市大家庭正在淮海大地携手前行。2020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批复,同意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挂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牌子,要求努力打造省级毗邻地区产业创新合作新高地。
“这在区域产业合作中并非孤例,目前,淮海经济区各市以开发区、高新区为合作载体,创新园区合作机制,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推动建立省际市际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徐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区域一体化推动了辖区内优势产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通过各市深化全方位全领域对接合作,依托徐工集团、山东临工、安徽矿机等龙头企业,淮海经济区合力壮大了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发挥区域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优势,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淮海经济区内的企业获得了更多创新资源协同。
本文地址:http://www.txglzx.com/gonggongfuwu/307165.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古龙镇初级中学
古龙镇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红星中学,其中几经易名,从1989年撤乡建镇后一直称古龙镇一中。学校服务十个村,四万多人,现有34个教学班,2039名学生,11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均达大学专科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