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学校文化 打造特色名校
——记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创建高中特色名校的历程
她,是一片培育禾苗的沃土,日月光华,历经风雨,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收获着幸福的未来。
她,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敬业乐群,巨擘春秋,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她,是一幢造就英才的大厦,巍巍高楼,厚德载物,闪烁着历史的光彩,感受着神圣的魅力。
她,就是苕溪河畔的璀璨明珠,浙北大地莫干山下的艳丽奇葩——德清县第一中学。
德清县第一中学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的德清县,这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书画家赵孟頫、文学大师俞平伯都在德清县洛舍、乾元留下了他们书画、学术研究的踪迹,是学校挖掘开发研究的人文资源;防风文化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是学校研究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学校始创于1944年,前身为德清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81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1998年定格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人杰地灵的德清一中,自被省教育部门批准为浙江省重点中学以来,凭借着70年的文化积淀,经历了35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反复讨论,不断实践,形成共识,确立了“建设学校文化,打造特色名校”的指导思想,至今办学特色已经显露,充分展现了德清一中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
建设学校主流文化
奏响“特色发展”的主旋律
学校主流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学校主流文化建设,就是要使全体教职工的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更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她隐含在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之中,支配着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行为。学校凭借总结改革开放35年的办学经验,进一步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明确了办学方向,奏响了学校特色发展的主旋律。
35年的发展,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学校的办学宗旨实现了质的飞跃。现代教育家认为:当人类社会关注于人的持续发展与幸福之际,人类便已跃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开始从无意识关注学生发展和幸福到更理性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提出了“两个奠基”的宗旨,是这35年在学校主流文化上苦苦追求的可喜成果。
形成两个群体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形成“守纪明礼、勤奋刻苦,健康自信、快乐阳光”的学生群体,是落实两个奠基的具体目标的概括。学校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要有遵纪守法的荣辱观;教导学生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终身学习,把学习当成乐身的需要;教导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把团结互助、明礼诚信作为成长的需要;让学生明白,自信是笔财富,它可以使你快乐生活。
形成“高效工作、快乐生活,业务自强、道德自律”的教职工群体。学校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95人,专任教师167人,其中,中、高级教师136人,占专任教师的81.4%。一中教职工的工作氛围团结务实、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表现出勤奋和自勉,在利益面前表现出理智和淡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坦诚和合作。一中教职工体现的独特的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是学校的生命特征所在,是学校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学校要特色发展,就必须具有理性化的学校精神,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让经验、人情等文化基因让位于自觉、理性的科学精神。德清一中的校训是“敬业乐群”,是学校主流文化的精髓。“敬业”意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乐群”是乐于和朋友相处,使群人得益。让学校教育价值观植根于学校主流文化之中,使全体师生在学校主流文化指引下,沿着科学和谐特色的发展轨道健康成长。
建设学校社团文化
彰显“育人为主”的教育特色
让学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彰显“育人为主”的教育机制,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必将在人的成长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txglzx.com/news/322582.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铁路技工学校需要多少学费
下一篇:特色教育,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古龙镇初级中学
古龙镇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红星中学,其中几经易名,从1989年撤乡建镇后一直称古龙镇一中。学校服务十个村,四万多人,现有34个教学班,2039名学生,116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13人,专任教师均达大学专科以上学历。